关闭

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发布 > 通知公告 > 公示公告

关于对吉林省推荐“全国防沙治沙先进集体

和先进个人”候选对象的公示

  • 来源:
  • 日期:2023-05-23 09:42:00
  • 【字体:  

  按照《全国绿化委员会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关于评选全国防沙治沙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通知》(人社部函〔2022〕120号)要求,省绿化委员会、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林业和草原局共同组织开展了吉林省评选推荐“全国防沙治沙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工作。各地、各有关单位按照规定的评选条件、程序和要求,采取基层推荐、自下而上、逐级审核、择优推荐的方式开展了评选和推荐。经各地绿化委员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林业和草原主管部门审核并广泛征求意见后上报,省评选推荐工作领导小组对各地推荐上报的推荐对象进行了综合评审,择优确定了我省拟推荐对象并上报国家初审。

  经全国评选表彰工作领导小组初审,确定我省推荐的长岭县林业和草原局、通榆县林业和草原局2个单位作为“全国防沙治沙先进集体”候选对象,纪凤奎、沈木池2人作为“全国防沙治沙先进个人”候选对象参加全国的复审评选。本着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为充分发扬民主,接受社会和群众监督,现按规定面向全省进行公示。公示期为5个工作日。公示时间自2023年5月18日至5月24日。

  公示期间,如对上述候选对象有异议,请在公示期内通过电话、传真、来信等方式实名向省评选推荐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反映(信函以到达日邮戳为准)。反映情况须客观真实,以单位名义反映情况的材料需加盖单位公章,以个人名义反映情况的应留真实姓名并提供有效联系方式。匿名反映的不予受理。

  举报接访单位:吉林省林业和草原局生态处(省评选推荐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联系人:刁辰

  监督举报电话:0431-88628992(传真)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亚泰大街3698号

  邮编:130000

  附件:吉林省推荐“全国防沙治沙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候选对象简要事迹

  

  

  吉林省评选推荐全国防沙治沙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2023年5月18日

  附件

  吉林省推荐全国防沙治沙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候选对象简要事迹

  一、全国防沙治沙先进集体候选对象简要事迹

  (一)长岭县林业和草原局

  长岭县位于吉林省西北部,总幅员面积57.4万公顷,林业用地面积99324.57公顷,其中有林地62422.1公顷,未成林造林地22016.19公顷,其它林地面积14886.28公顷。2019年全县森林蓄积量446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为10.96%。

  2016年以来,在局领导班子带领下,全体干部职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团结一心、攻坚克难。1988年被省政府授予吉林省营造林百万亩森林县;1991年全国绿委会、林业部、人事部授予全国治沙先进单位;1995年长岭县被全国绿化委员会、林业部、人事部授予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二期工程先进县;2005年被省政府授予二十年无重大森林火灾先进单位;2007年被人事部、国家林业局授予全国绿化先进集体。2021年被评为吉林省唯一一个防沙治沙示范县。在退耕、还林、管护上取得较好的成绩,为建设绿色生态长岭做出重大贡献。

  一、全方位多角度开展植树造林活动。通过实施三北五期造林工程、防沙治沙工程、路网工程、农网工程、村屯绿化工程、义务植树工程等各项造林,完成造林39487.5公顷,投入造林绿化资金2亿元。一是完成三北五期工程造林 7573.3公顷;二是完成防沙治沙工程造林1053.3公顷万;三是实施“绿网工程”暨完成国省县乡村五级公路绿化1667公顷(1366.7公里);四是完成村屯绿化面积2066.7公顷(1037个),其中绿化省级村屯绿化8个;五是完成农田防护林恢复新建1473.3公顷;六是全县完成义务植树面积2000公顷(500万株),建立义务植树基地5个,义务植树尽责率为96%。七是实施停耕还林暨林无林地还林23653.9公顷。通过几大工程实施,我县基本消灭无林地,光杆路,光腚屯,到2020年底,森林覆被率达12.9%,比2016年提高5.3个百分点,用实际行动为长岭筑起一道绿色屏障。同时主动作为达到城乡同绿。我县城区绿地面积达到?499.38公顷,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为38.17%,绿地率为33.45%,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6.72平方米,努力实现各项主要指标达到省级森林城市标准,打造宜居家园。

  二、以提升科技水平为方向促进产业发展,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和经济林。按照“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建设生态化”的要求,实现产业和生态的共赢发展。几年以来,全县林下种植产业实现总产值1.0267亿元,促进林农增收致富。同时,致力调整林种树种结构,大力发展经济林,以种植文冠果为主。文冠果既有生态效益,又有经济效益。今秋将在我县四个国有林保护中心栽植文冠果13837.8亩。通过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群众参与、社会融资等多元模式, 促进文冠果产业发展,拓宽致富途径。

  三、严格管理,多点发力保安全。一是森林火灾严防有力。在全县全面实施了森林火灾多发乡镇重点管理、野外用火审批制度,把森林防火工作纳入对各乡镇(场、区)的绩效考核内容,有效遏制了森林火灾的高危态势。2019年我们投资350万元建立防火防盗监控系统,在重点地段、重点区域、县乡交界处安装168个摄像头,运用科学手段进行管理。2016年以来,全县未发生森林火灾和人员伤亡事故,森林火灾年发生率和受害率均远低于省控指标。二是资源管理严格有序。近年来,我局认真开展林地违法用地清理专项行动,严格落实林地用途管制和指标控制制度,强化森林保险服务工作,实现了林地管理、林政管理的法制化、规范化和制度化。森林采伐限额指标入村到户,及时率、公示率、到户率均达到100%。规范了公益林管理,全县生态公益林总面积达到537546亩,占林业用地面积的36%,年补偿资金达到634.656万元。推进了无公害防治,林业有害生物受害率控制在4‰内。2016年以来,累计投入防治资金388万元,累计防治病虫害面积18656公顷,防治率达 99%。为强化林木管护,安装啄木鸟巡护管理系统,全面提高了森林资源管护工作的效率。2019年我县出台《长岭县全面推行林长制的实施方案》,全面夯实责任,做到山有人管、树有人看、火有人防、责任有人担,进一步保障了全县林业生态红线区域的生态安全。三是涉林犯罪严惩不贷。近年来,常年抓林地巡护,打击犯罪,严肃追责问责。通过开展“百日严打、猎鹰行动、板厂整顿、高稞清理”等专项行动,严厉打击了各类破坏森林资源犯罪活动,有力震慑了犯罪势头,确保了生态安全。对132家木材加工企业进行了全面清理,对无证企业一律取缔,对39个有证企业进行了规范管理,建立了控制源头、规范经营、合法运输、安全生产的长效管理机制。在打击犯罪中,共抓获涉林案件网上逃犯6人;破获涉林刑事案件33起,清收林地2718.35亩;破获涉林行政案件83起,挽回林木经济损失67063.65元,清收林地773.36亩,全县未发生大面积占林、毁林和滥伐盗伐等重大恶性事件。四是古树名木保护有方。依照统一技术要求进行了调查、鉴定、定级、登记、编号、挂牌、建档等古树名木复查工作,明确责任单位与责任人管理,定期扶壮。

  四、注重宣传,生态理念入人心。近年来,我们广泛发动国土绿化宣传,全面参与生态文明建设。主动加强与电台、报刊、网络等媒介的衔接,为植绿护绿营造良好氛围。以植树节、爱鸟周、湿地日等林业特色活动为载体,广泛开展爱鸟护鸟宣传、保护湿地宣传,每年开展义务植树等活动,进一步增强了公众绿化意识,提高全民生态文明观念。

  今后,我局将继续按照省、市有关国土绿化的方针、政策,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实现全县林业工作再上新台阶,取得新成效。

  (二)通榆县林业和草原局

  通榆是吉林省生态环境最为脆弱的地区,是三北防护林建设重点县。1978年以来,通榆县林业局在历届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充分发挥规划、指导和参谋助手作用,同广大干部群众一道坚持不懈地植树造林,抗风沙、治盐碱、治山治水,绿化美化家园,同恶劣的生态环境展开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40年来,通榆造林67.18万公顷,全县林地面积由1978年的7.2万公顷提高到目前的14.6万公顷,森林覆盖率由1978年的6.4%提高到目前的12.9%,是建国前的2倍。目前,全县初步形成了带、片、网,乔、灌、草相结合的防护林体系框架,有效地阻止了风沙大面积向我省中东部地区推进,为通榆县乃至吉林中部建立了巨大的绿色生态防护屏障,基本结束了过去“三刮四种,沙进人退”的历史。近年来,通榆县被列为“全国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和“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市”,通榆县政府先后被国家绿委评为国土绿化突出贡献单位,森林防火模范单位;通榆县林业局三北防护林建设先进集体。

  创造性开展防沙治沙建设活动。通榆县林业和草原局始终把生态建设当作造福子孙后代的伟大工程,作为改善生态、振兴经济的战略措施来抓。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通榆县委、县政府实施“生态立县”战略,高位推动生态文明建设。2010年以来,通榆先后实施了“举市三年大造林、加快治理荒漠化”、“三年再造百万林、建设西部大屏障”和“三年造林还湿双百万”活动;出台了农田防护林网修复完善工程方案、启动第三个绿化美化白城大地行动,实施林草湿生态连通工程,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碱综合治理。围绕“双重”规划,成功申报了一个中央财政国土绿化试点示范项目和省级林草湿生态连通工程试点示范项目,生态建设首次实现了由局部治理到系统全面治理转变,破解了长期困扰通榆生态建设的难题,探索了一条吉林西部生态保护与建设的新路。2010年以来,开展了“万人万亩植树造林日”活动,10年来,全县义务植树达1856万株,造林绿化85万亩;治理草原52万亩;修复湿地35.6万亩。。

  改革创新防沙治沙体制机制。多年来,坚持落实“谁造谁有”、“个体承包造林长期不变,允许继承、转让”和“专业承包造林、合作造林、拍卖荒山造林”等政策。通榆深入开展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全县16个乡(镇)、172个村、36万人口参加林改,确权林地面积14.6万公顷。全县8个国有林场主体改革任务已全面完成。2011年通榆县委、县政府与吉林省林业厅共同开展了“治理国土荒漠化、通榆大造林行动”募集资金活动,采取直接造林、直接捐资、定向捐赠和直接捐物等办法,向域内外有识之士开展募集活动。

  强化防沙治沙科技创新驱动。白城市林业和草原局始终贯彻科教兴林战略,成立了具有独立法人的荒漠化土地治理中心和林业科技推广站,初步形成了集科研、示范推广、培训为一体的林业科技网络体系。白城地区培育的白城杨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在三北地区得到了大面积推广应用,改变了七十年代种植乡土树种形成大面积“小老树”的局面。通榆建立了山杏、文冠果等荒漠化治理示范基地,科学系统的总结出了流动半流动沙丘、盐碱地、半山区、栗钙土(白干土)区、封山育林、退化林分、“生态草”等七种吉林西部荒漠化治理模式。大力实施了经济树种造林计划,在国有林场推广培育3000余亩樟子松嫁接红松果林示范基地,文冠果20000余亩,沙棘8000余亩。

  依法加强防沙治沙成果管护。通榆县政府制定出台了林木资源管护办法,县、乡(镇)两级均作出围封禁牧决定,出台了林木管护乡规民约。县、乡(镇)均成立了执法队伍,乡镇建立了护林队伍,村设立了护林员,自上而下形成了森林资源管护网络。每年全县都适时开展以打击滥砍盗伐、滥捕乱猎、乱征乱占、毁林种地为主要内容的专项斗争行动。

  二、全国防沙治沙先进个人候选对象简要事迹

  (一)纪凤奎

  纪凤奎,男,1981年3月出生,满族,中共党员,政协委员,2004年7月参加工作,现任白城市荒漠化土地治理中心(白城市林业调查规划设计中心)主任,兼任白城市林业和草原局生态保护修复科负责人。

  一、政治成熟,顾全大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旗帜鲜明地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忠诚于党,团结群众,扎实勤奋,始终如一,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努力推动“两山理论”在白城大地开花结果。

  二、履职尽责,勇挑重担。始终充满热情,随时保持“箭在弦上”,将自己的人生轨迹毫无保留地融入防沙治沙工作中。一是推动防沙治沙工作迈进新征程。围绕防沙治沙工作组织实施了全市生态保护与建设五年行动计划、第三个十年绿化美化吉林大地和林草湿生态连通工程、农田防护林网修复完善工程,开展了“三年再造百万林”和每年开展的“万人万亩植树造林日”活动, 10年来,全市义务植树达3871万株,造林绿化329.5万亩,修复农田防护林网面积9万亩。牵头申报的中央财政国土绿化项目在全省4个市州排名第一胜出后,在全国29个省评比中名列全国第二名,为白城市争取国家资金2亿元、省级资金3000万元,指导市县申报的省级林草湿试点示范项目,在15个单位中通榆县位列全省第二、大安市位列全省第三,每个单位分别争取省级资金6000万元。兴安盟、松原市等地以不同方式学习申报经验。二是防沙治沙保障工作再上新台阶。主持完成了《白城市保护与建设总体规划》《白城市林草湿生态连通工程实施方案》等重大规划编制。年均完成森林采伐调查作业设计50份,作业面积近1000亩,年均编制造林作业设计、森林抚育设计近10个,面积近1000亩。保障了沙区退化生态资源修复工作顺利开展。三是荒漠化土地治理路径探索工作硕果累累。带领全市建立了5000亩十个荒漠化治理示范基地,科学系统的总结出了流动半流动沙丘、盐碱地、半山区、栗钙土(白干土)区、封山育林、退化林分、“生态草”等七种吉林西部荒漠化治理模式,成果获省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亲自完成省级防沙治沙项目3个,在国有林场推广培育3000余亩樟子松嫁接红松果林示范基地,文冠果30000余亩,沙棘12000余亩,为吉林西部地区防沙治沙和林业产业结构调整创出一条新路。组织开展的春季沙尘暴预测监测工作,本人连续两年获得国家局通报表扬,全市多人多次获得国家局通报表扬。组织开展的防沙治沙工作多次代表吉林省接受国际林草局接受检查,并顺利通过考核。四是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防沙治沙建设。参与组织开展了“治理国土荒漠化、白城大造林行动”募集资金活动,共筹措资金1亿多元。指导各地引进了以发展林下经济、中草药种植及养殖主的神农本草堂(白城)药业有限公司,以桑树产品开发利用为主,产、科、研融合发展的吉林大公林业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以开发沙棘、中草药种植及精深加工为主的吉隆东北沙棘产业有限公司和吉林省嘉吉科技有限公司,以沙棘、文冠果系列产品开发为主的朝阳盛世林业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参与白城市防沙治沙事业。

  三、为人正派,注重形象。该同志始终坚持以党员干部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严格遵守廉洁自律各项规定,能够严格执行上级和单位的各项制度规定,廉洁奉公、遵纪守法,自觉接受组织和群众的监督,做到政治立场坚定、政治方向明确、政治纪律严格,始终保持公仆形象。其工作和为人受到上级系统、系统内部、服务对象、基层单位和相关部门一致好评。2011年9月被吉林省人民政府授予“吉林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先进个人”称号,2016年9月被吉林省人民政府授予“吉林省绿化美化吉林大地先进个人”称号,2020年3月被中共白城市委 白城市人民政府荣记“先进个人”称号,2020年12月被吉林省人民政府授予“吉林省第二个绿化美化吉林大地先进个人”称号,2022年4月被白城市总工会授予“白城市五一劳动奖章”。

  (二)沈木池

  沈木池,1999年大学毕业参加工作,一直从事林业工作,期间在基层林业站工作10年,2011年调转到县林业局绿化办,从事绿化和防沙治沙工作至今。经过自己的努力和多年防沙治沙经验,完成了一系列防沙治沙造林工程和典型案例,得到了领导和同志们的一致认可。

  一、2012年从事防沙治沙工作以来,积极组织、协调县政府各有关部门,深入、认真贯彻执行党和国家防沙治沙工作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大力弘扬生态文明建设,以不断的创新激励机制为手段,把防沙治沙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以林地清收还林、三北五期工程、迹地更新还林为重点,加大我县防沙治沙力度,实现了连续两个五年计划超额完成沙化土地治理任务。其中:“十二五”期间完成沙化土地治理面积造林10336公顷,“十三五”期间,完成沙化土地治理面积9695公顷,顺利的通过了国家、省对我县防沙治沙工作的核查。

  二、多年来一直从事造林和绿化工作,业务工作能力有所提升,“十三五”期间参加了省级防沙治沙专项补助资金造林项目、通乡公路绿化、辽河流域生态保护带工程建设、村屯绿化美化工程、矿山复绿工程、绿色大通道等重大造林绿化工程建设。每年都要组织开展全县义务植树活动,尤其是2019年和2020年省政府景俊海省长(现省委书记)先后两次到梨树县参加义务植树活动,为我县防沙治沙和绿化美化的发展起到了带动推动作用。

  三、2013年开始,专门负责防沙治沙工作后,狠抓治沙产业发展和典型示范,我县自2009年开始营造文冠果生物质能源林,经过几年的发展,文冠果树木已达到盛果期。作为防沙治沙的宣传大使,每年我们都能利用“3.12植树节”“6.17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等重要节日大力宣传防沙治沙工作,宣传防沙治沙产业发展以及文冠果的功效等。经过多年的努力,2020年春季,我县在文冠果深加工方面取得了新的突破,经过国有林总场到甘肃省白银市景泰县考察文冠果深加工项目。经过考察、广泛调研、反复论证,并在国内文冠果研发权威机构甘肃海全文冠果生态产业有限公司的技术扶持下,引进文冠果茶生产加工设备,不断在花、芽、枝、干、果上深挖价值,精深加工,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到目前为止,我县文冠果种植面积达7500余亩,其中4500亩进入盛果期,2020年新植文冠果面积1680亩。通过种植文冠果及发展深加工不仅增加了林场职工的经济收入,更是对我县乃至全省防沙治沙科学研究和技术推广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四、多年来我十分重视防沙治沙宣传工作,不失时机地利用各种机会和场合,各种新闻媒体,宣传、讲解各级政府关于防沙治沙方面政策、法律法规,每年的春季造林绿化大好时节,都要向县电视台、广播电台投送防沙治沙的稿件,宣传防沙治沙先进人物和先进单位的先进事迹,营造出造林绿化的良好氛围,使全县的广大干部群众在参与中强化了防治意识,认识到沙尘的危害以及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在活动中树立绿化观念,在细节中提升文明素质,极大地推动全县防沙治沙事业又好又快的开展。

  五、2019年我又负责生态扶贫工作。梨树县林业局认真贯彻习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发展理念,将生态扶贫作为全县脱贫攻坚的重要举措,通过实施生态工程建设,加大生态补偿力度、大力发展生态产业等,加大对贫困村、贫困人口的支持力度。生态扶贫,一头连着绿水青山。一头连着金山银山。近几年来,我县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矿山修复项目发掘了“小天池”、辽河流域生态治理改善了环境和水质、南河公园建设给我们的县城增添多处亮丽的风景、绿色大通道建设在全省通道建设中成为先行者等等,以“多增绿”促“多增收”,用“好生态”换“好生活”,用“好风景”换“好前景”,让生态扶贫之路越走越宽。

  沈木池同志勇于实践,无论是在绿化植树造林工作上还是在扶贫工作中,都要认真学习相关政策法规,加强自身业务素质和能力为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推动我县早日达到绿化美化标准县,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  
    Document

    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发布 > 通知公告 > 公示公告

    关于对吉林省推荐“全国防沙治沙先进集体

    和先进个人”候选对象的公示

    • 来源:{{trsLy=='' ? '吉林省林业和草原局' : trsLy}}
    • 日期:2023-05-23

      按照《全国绿化委员会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关于评选全国防沙治沙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通知》(人社部函〔2022〕120号)要求,省绿化委员会、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林业和草原局共同组织开展了吉林省评选推荐“全国防沙治沙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工作。各地、各有关单位按照规定的评选条件、程序和要求,采取基层推荐、自下而上、逐级审核、择优推荐的方式开展了评选和推荐。经各地绿化委员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林业和草原主管部门审核并广泛征求意见后上报,省评选推荐工作领导小组对各地推荐上报的推荐对象进行了综合评审,择优确定了我省拟推荐对象并上报国家初审。

      经全国评选表彰工作领导小组初审,确定我省推荐的长岭县林业和草原局、通榆县林业和草原局2个单位作为“全国防沙治沙先进集体”候选对象,纪凤奎、沈木池2人作为“全国防沙治沙先进个人”候选对象参加全国的复审评选。本着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为充分发扬民主,接受社会和群众监督,现按规定面向全省进行公示。公示期为5个工作日。公示时间自2023年5月18日至5月24日。

      公示期间,如对上述候选对象有异议,请在公示期内通过电话、传真、来信等方式实名向省评选推荐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反映(信函以到达日邮戳为准)。反映情况须客观真实,以单位名义反映情况的材料需加盖单位公章,以个人名义反映情况的应留真实姓名并提供有效联系方式。匿名反映的不予受理。

      举报接访单位:吉林省林业和草原局生态处(省评选推荐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联系人:刁辰

      监督举报电话:0431-88628992(传真)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亚泰大街3698号

      邮编:130000

      附件:吉林省推荐“全国防沙治沙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候选对象简要事迹

      

      

      吉林省评选推荐全国防沙治沙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2023年5月18日

      附件

      吉林省推荐全国防沙治沙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候选对象简要事迹

      一、全国防沙治沙先进集体候选对象简要事迹

      (一)长岭县林业和草原局

      长岭县位于吉林省西北部,总幅员面积57.4万公顷,林业用地面积99324.57公顷,其中有林地62422.1公顷,未成林造林地22016.19公顷,其它林地面积14886.28公顷。2019年全县森林蓄积量446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为10.96%。

      2016年以来,在局领导班子带领下,全体干部职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团结一心、攻坚克难。1988年被省政府授予吉林省营造林百万亩森林县;1991年全国绿委会、林业部、人事部授予全国治沙先进单位;1995年长岭县被全国绿化委员会、林业部、人事部授予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二期工程先进县;2005年被省政府授予二十年无重大森林火灾先进单位;2007年被人事部、国家林业局授予全国绿化先进集体。2021年被评为吉林省唯一一个防沙治沙示范县。在退耕、还林、管护上取得较好的成绩,为建设绿色生态长岭做出重大贡献。

      一、全方位多角度开展植树造林活动。通过实施三北五期造林工程、防沙治沙工程、路网工程、农网工程、村屯绿化工程、义务植树工程等各项造林,完成造林39487.5公顷,投入造林绿化资金2亿元。一是完成三北五期工程造林 7573.3公顷;二是完成防沙治沙工程造林1053.3公顷万;三是实施“绿网工程”暨完成国省县乡村五级公路绿化1667公顷(1366.7公里);四是完成村屯绿化面积2066.7公顷(1037个),其中绿化省级村屯绿化8个;五是完成农田防护林恢复新建1473.3公顷;六是全县完成义务植树面积2000公顷(500万株),建立义务植树基地5个,义务植树尽责率为96%。七是实施停耕还林暨林无林地还林23653.9公顷。通过几大工程实施,我县基本消灭无林地,光杆路,光腚屯,到2020年底,森林覆被率达12.9%,比2016年提高5.3个百分点,用实际行动为长岭筑起一道绿色屏障。同时主动作为达到城乡同绿。我县城区绿地面积达到?499.38公顷,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为38.17%,绿地率为33.45%,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6.72平方米,努力实现各项主要指标达到省级森林城市标准,打造宜居家园。

      二、以提升科技水平为方向促进产业发展,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和经济林。按照“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建设生态化”的要求,实现产业和生态的共赢发展。几年以来,全县林下种植产业实现总产值1.0267亿元,促进林农增收致富。同时,致力调整林种树种结构,大力发展经济林,以种植文冠果为主。文冠果既有生态效益,又有经济效益。今秋将在我县四个国有林保护中心栽植文冠果13837.8亩。通过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群众参与、社会融资等多元模式, 促进文冠果产业发展,拓宽致富途径。

      三、严格管理,多点发力保安全。一是森林火灾严防有力。在全县全面实施了森林火灾多发乡镇重点管理、野外用火审批制度,把森林防火工作纳入对各乡镇(场、区)的绩效考核内容,有效遏制了森林火灾的高危态势。2019年我们投资350万元建立防火防盗监控系统,在重点地段、重点区域、县乡交界处安装168个摄像头,运用科学手段进行管理。2016年以来,全县未发生森林火灾和人员伤亡事故,森林火灾年发生率和受害率均远低于省控指标。二是资源管理严格有序。近年来,我局认真开展林地违法用地清理专项行动,严格落实林地用途管制和指标控制制度,强化森林保险服务工作,实现了林地管理、林政管理的法制化、规范化和制度化。森林采伐限额指标入村到户,及时率、公示率、到户率均达到100%。规范了公益林管理,全县生态公益林总面积达到537546亩,占林业用地面积的36%,年补偿资金达到634.656万元。推进了无公害防治,林业有害生物受害率控制在4‰内。2016年以来,累计投入防治资金388万元,累计防治病虫害面积18656公顷,防治率达 99%。为强化林木管护,安装啄木鸟巡护管理系统,全面提高了森林资源管护工作的效率。2019年我县出台《长岭县全面推行林长制的实施方案》,全面夯实责任,做到山有人管、树有人看、火有人防、责任有人担,进一步保障了全县林业生态红线区域的生态安全。三是涉林犯罪严惩不贷。近年来,常年抓林地巡护,打击犯罪,严肃追责问责。通过开展“百日严打、猎鹰行动、板厂整顿、高稞清理”等专项行动,严厉打击了各类破坏森林资源犯罪活动,有力震慑了犯罪势头,确保了生态安全。对132家木材加工企业进行了全面清理,对无证企业一律取缔,对39个有证企业进行了规范管理,建立了控制源头、规范经营、合法运输、安全生产的长效管理机制。在打击犯罪中,共抓获涉林案件网上逃犯6人;破获涉林刑事案件33起,清收林地2718.35亩;破获涉林行政案件83起,挽回林木经济损失67063.65元,清收林地773.36亩,全县未发生大面积占林、毁林和滥伐盗伐等重大恶性事件。四是古树名木保护有方。依照统一技术要求进行了调查、鉴定、定级、登记、编号、挂牌、建档等古树名木复查工作,明确责任单位与责任人管理,定期扶壮。

      四、注重宣传,生态理念入人心。近年来,我们广泛发动国土绿化宣传,全面参与生态文明建设。主动加强与电台、报刊、网络等媒介的衔接,为植绿护绿营造良好氛围。以植树节、爱鸟周、湿地日等林业特色活动为载体,广泛开展爱鸟护鸟宣传、保护湿地宣传,每年开展义务植树等活动,进一步增强了公众绿化意识,提高全民生态文明观念。

      今后,我局将继续按照省、市有关国土绿化的方针、政策,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实现全县林业工作再上新台阶,取得新成效。

      (二)通榆县林业和草原局

      通榆是吉林省生态环境最为脆弱的地区,是三北防护林建设重点县。1978年以来,通榆县林业局在历届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充分发挥规划、指导和参谋助手作用,同广大干部群众一道坚持不懈地植树造林,抗风沙、治盐碱、治山治水,绿化美化家园,同恶劣的生态环境展开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40年来,通榆造林67.18万公顷,全县林地面积由1978年的7.2万公顷提高到目前的14.6万公顷,森林覆盖率由1978年的6.4%提高到目前的12.9%,是建国前的2倍。目前,全县初步形成了带、片、网,乔、灌、草相结合的防护林体系框架,有效地阻止了风沙大面积向我省中东部地区推进,为通榆县乃至吉林中部建立了巨大的绿色生态防护屏障,基本结束了过去“三刮四种,沙进人退”的历史。近年来,通榆县被列为“全国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和“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市”,通榆县政府先后被国家绿委评为国土绿化突出贡献单位,森林防火模范单位;通榆县林业局三北防护林建设先进集体。

      创造性开展防沙治沙建设活动。通榆县林业和草原局始终把生态建设当作造福子孙后代的伟大工程,作为改善生态、振兴经济的战略措施来抓。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通榆县委、县政府实施“生态立县”战略,高位推动生态文明建设。2010年以来,通榆先后实施了“举市三年大造林、加快治理荒漠化”、“三年再造百万林、建设西部大屏障”和“三年造林还湿双百万”活动;出台了农田防护林网修复完善工程方案、启动第三个绿化美化白城大地行动,实施林草湿生态连通工程,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碱综合治理。围绕“双重”规划,成功申报了一个中央财政国土绿化试点示范项目和省级林草湿生态连通工程试点示范项目,生态建设首次实现了由局部治理到系统全面治理转变,破解了长期困扰通榆生态建设的难题,探索了一条吉林西部生态保护与建设的新路。2010年以来,开展了“万人万亩植树造林日”活动,10年来,全县义务植树达1856万株,造林绿化85万亩;治理草原52万亩;修复湿地35.6万亩。。

      改革创新防沙治沙体制机制。多年来,坚持落实“谁造谁有”、“个体承包造林长期不变,允许继承、转让”和“专业承包造林、合作造林、拍卖荒山造林”等政策。通榆深入开展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全县16个乡(镇)、172个村、36万人口参加林改,确权林地面积14.6万公顷。全县8个国有林场主体改革任务已全面完成。2011年通榆县委、县政府与吉林省林业厅共同开展了“治理国土荒漠化、通榆大造林行动”募集资金活动,采取直接造林、直接捐资、定向捐赠和直接捐物等办法,向域内外有识之士开展募集活动。

      强化防沙治沙科技创新驱动。白城市林业和草原局始终贯彻科教兴林战略,成立了具有独立法人的荒漠化土地治理中心和林业科技推广站,初步形成了集科研、示范推广、培训为一体的林业科技网络体系。白城地区培育的白城杨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在三北地区得到了大面积推广应用,改变了七十年代种植乡土树种形成大面积“小老树”的局面。通榆建立了山杏、文冠果等荒漠化治理示范基地,科学系统的总结出了流动半流动沙丘、盐碱地、半山区、栗钙土(白干土)区、封山育林、退化林分、“生态草”等七种吉林西部荒漠化治理模式。大力实施了经济树种造林计划,在国有林场推广培育3000余亩樟子松嫁接红松果林示范基地,文冠果20000余亩,沙棘8000余亩。

      依法加强防沙治沙成果管护。通榆县政府制定出台了林木资源管护办法,县、乡(镇)两级均作出围封禁牧决定,出台了林木管护乡规民约。县、乡(镇)均成立了执法队伍,乡镇建立了护林队伍,村设立了护林员,自上而下形成了森林资源管护网络。每年全县都适时开展以打击滥砍盗伐、滥捕乱猎、乱征乱占、毁林种地为主要内容的专项斗争行动。

      二、全国防沙治沙先进个人候选对象简要事迹

      (一)纪凤奎

      纪凤奎,男,1981年3月出生,满族,中共党员,政协委员,2004年7月参加工作,现任白城市荒漠化土地治理中心(白城市林业调查规划设计中心)主任,兼任白城市林业和草原局生态保护修复科负责人。

      一、政治成熟,顾全大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旗帜鲜明地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忠诚于党,团结群众,扎实勤奋,始终如一,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努力推动“两山理论”在白城大地开花结果。

      二、履职尽责,勇挑重担。始终充满热情,随时保持“箭在弦上”,将自己的人生轨迹毫无保留地融入防沙治沙工作中。一是推动防沙治沙工作迈进新征程。围绕防沙治沙工作组织实施了全市生态保护与建设五年行动计划、第三个十年绿化美化吉林大地和林草湿生态连通工程、农田防护林网修复完善工程,开展了“三年再造百万林”和每年开展的“万人万亩植树造林日”活动, 10年来,全市义务植树达3871万株,造林绿化329.5万亩,修复农田防护林网面积9万亩。牵头申报的中央财政国土绿化项目在全省4个市州排名第一胜出后,在全国29个省评比中名列全国第二名,为白城市争取国家资金2亿元、省级资金3000万元,指导市县申报的省级林草湿试点示范项目,在15个单位中通榆县位列全省第二、大安市位列全省第三,每个单位分别争取省级资金6000万元。兴安盟、松原市等地以不同方式学习申报经验。二是防沙治沙保障工作再上新台阶。主持完成了《白城市保护与建设总体规划》《白城市林草湿生态连通工程实施方案》等重大规划编制。年均完成森林采伐调查作业设计50份,作业面积近1000亩,年均编制造林作业设计、森林抚育设计近10个,面积近1000亩。保障了沙区退化生态资源修复工作顺利开展。三是荒漠化土地治理路径探索工作硕果累累。带领全市建立了5000亩十个荒漠化治理示范基地,科学系统的总结出了流动半流动沙丘、盐碱地、半山区、栗钙土(白干土)区、封山育林、退化林分、“生态草”等七种吉林西部荒漠化治理模式,成果获省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亲自完成省级防沙治沙项目3个,在国有林场推广培育3000余亩樟子松嫁接红松果林示范基地,文冠果30000余亩,沙棘12000余亩,为吉林西部地区防沙治沙和林业产业结构调整创出一条新路。组织开展的春季沙尘暴预测监测工作,本人连续两年获得国家局通报表扬,全市多人多次获得国家局通报表扬。组织开展的防沙治沙工作多次代表吉林省接受国际林草局接受检查,并顺利通过考核。四是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防沙治沙建设。参与组织开展了“治理国土荒漠化、白城大造林行动”募集资金活动,共筹措资金1亿多元。指导各地引进了以发展林下经济、中草药种植及养殖主的神农本草堂(白城)药业有限公司,以桑树产品开发利用为主,产、科、研融合发展的吉林大公林业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以开发沙棘、中草药种植及精深加工为主的吉隆东北沙棘产业有限公司和吉林省嘉吉科技有限公司,以沙棘、文冠果系列产品开发为主的朝阳盛世林业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参与白城市防沙治沙事业。

      三、为人正派,注重形象。该同志始终坚持以党员干部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严格遵守廉洁自律各项规定,能够严格执行上级和单位的各项制度规定,廉洁奉公、遵纪守法,自觉接受组织和群众的监督,做到政治立场坚定、政治方向明确、政治纪律严格,始终保持公仆形象。其工作和为人受到上级系统、系统内部、服务对象、基层单位和相关部门一致好评。2011年9月被吉林省人民政府授予“吉林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先进个人”称号,2016年9月被吉林省人民政府授予“吉林省绿化美化吉林大地先进个人”称号,2020年3月被中共白城市委 白城市人民政府荣记“先进个人”称号,2020年12月被吉林省人民政府授予“吉林省第二个绿化美化吉林大地先进个人”称号,2022年4月被白城市总工会授予“白城市五一劳动奖章”。

      (二)沈木池

      沈木池,1999年大学毕业参加工作,一直从事林业工作,期间在基层林业站工作10年,2011年调转到县林业局绿化办,从事绿化和防沙治沙工作至今。经过自己的努力和多年防沙治沙经验,完成了一系列防沙治沙造林工程和典型案例,得到了领导和同志们的一致认可。

      一、2012年从事防沙治沙工作以来,积极组织、协调县政府各有关部门,深入、认真贯彻执行党和国家防沙治沙工作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大力弘扬生态文明建设,以不断的创新激励机制为手段,把防沙治沙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以林地清收还林、三北五期工程、迹地更新还林为重点,加大我县防沙治沙力度,实现了连续两个五年计划超额完成沙化土地治理任务。其中:“十二五”期间完成沙化土地治理面积造林10336公顷,“十三五”期间,完成沙化土地治理面积9695公顷,顺利的通过了国家、省对我县防沙治沙工作的核查。

      二、多年来一直从事造林和绿化工作,业务工作能力有所提升,“十三五”期间参加了省级防沙治沙专项补助资金造林项目、通乡公路绿化、辽河流域生态保护带工程建设、村屯绿化美化工程、矿山复绿工程、绿色大通道等重大造林绿化工程建设。每年都要组织开展全县义务植树活动,尤其是2019年和2020年省政府景俊海省长(现省委书记)先后两次到梨树县参加义务植树活动,为我县防沙治沙和绿化美化的发展起到了带动推动作用。

      三、2013年开始,专门负责防沙治沙工作后,狠抓治沙产业发展和典型示范,我县自2009年开始营造文冠果生物质能源林,经过几年的发展,文冠果树木已达到盛果期。作为防沙治沙的宣传大使,每年我们都能利用“3.12植树节”“6.17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等重要节日大力宣传防沙治沙工作,宣传防沙治沙产业发展以及文冠果的功效等。经过多年的努力,2020年春季,我县在文冠果深加工方面取得了新的突破,经过国有林总场到甘肃省白银市景泰县考察文冠果深加工项目。经过考察、广泛调研、反复论证,并在国内文冠果研发权威机构甘肃海全文冠果生态产业有限公司的技术扶持下,引进文冠果茶生产加工设备,不断在花、芽、枝、干、果上深挖价值,精深加工,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到目前为止,我县文冠果种植面积达7500余亩,其中4500亩进入盛果期,2020年新植文冠果面积1680亩。通过种植文冠果及发展深加工不仅增加了林场职工的经济收入,更是对我县乃至全省防沙治沙科学研究和技术推广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四、多年来我十分重视防沙治沙宣传工作,不失时机地利用各种机会和场合,各种新闻媒体,宣传、讲解各级政府关于防沙治沙方面政策、法律法规,每年的春季造林绿化大好时节,都要向县电视台、广播电台投送防沙治沙的稿件,宣传防沙治沙先进人物和先进单位的先进事迹,营造出造林绿化的良好氛围,使全县的广大干部群众在参与中强化了防治意识,认识到沙尘的危害以及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在活动中树立绿化观念,在细节中提升文明素质,极大地推动全县防沙治沙事业又好又快的开展。

      五、2019年我又负责生态扶贫工作。梨树县林业局认真贯彻习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发展理念,将生态扶贫作为全县脱贫攻坚的重要举措,通过实施生态工程建设,加大生态补偿力度、大力发展生态产业等,加大对贫困村、贫困人口的支持力度。生态扶贫,一头连着绿水青山。一头连着金山银山。近几年来,我县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矿山修复项目发掘了“小天池”、辽河流域生态治理改善了环境和水质、南河公园建设给我们的县城增添多处亮丽的风景、绿色大通道建设在全省通道建设中成为先行者等等,以“多增绿”促“多增收”,用“好生态”换“好生活”,用“好风景”换“好前景”,让生态扶贫之路越走越宽。

      沈木池同志勇于实践,无论是在绿化植树造林工作上还是在扶贫工作中,都要认真学习相关政策法规,加强自身业务素质和能力为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推动我县早日达到绿化美化标准县,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附件: